欢迎访问青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!

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  | 
当前所在位置: 学院首页 > 党建工作 > 党建动态 > 正文
“微光如炬,筑梦童年”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活动实录(十二)

【志愿者风采】

姓名:党雨馨

班级:2024级英语B班

个人座右铭:心有山海,静而无边。

【志愿者成长感悟】

从陌生到看见,从陪伴到成长

参与自闭症志愿服务的这几次经历,无疑是充满温暖与成长的旅程,让我在陪伴中收获了对生命的新认知,也沉淀了诸多深刻感悟。此前我对自闭症孩子的认知多停留在标签化印象中,实际接触后才发现,他们并非缺乏交流意愿,只是有着专属的沟通方式——可能是将拼图推向你时的信任,是把手工作品塞到手中的分享,或是安静依偎时的依赖。这些细微的举动,让我学会放下预设,用耐心观察代替主观判断,真正“看见”他们的内心世界。在与孩子相处时,我逐渐明白,无需刻意“引导”或“改变”他们,而是要走进他们的节奏。

在与自闭症儿童相处过程中,孩子主动的眼神回应、分享的小礼物,让我感受到被信任的治愈力量;学会用更细腻、温柔的方式对待他人,也让我在生活中多了一份包容与同理心。这场志愿服务,早已不是单向的付出,而是我与孩子彼此照亮、共同成长的旅程。当孩子因环境变化产生情绪时,安静陪伴、递上熟悉的物品,比多余的言语更有效;当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世界时,不打扰的守护,也是一种尊重。这种“同频”的陪伴,让我体会到善意最本真的样子。我见证了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。每一次孩子主动对我微笑,或是模仿我的动作,都让我欣喜若狂。这些小小的进步背后,是无数次耐心的引导与陪伴。

通过这几次的活动,在他们无助的哭闹中我慢慢发现他们只是需要确认“安全”,当我把他们熟悉的小玩偶递过去,他们真的会渐渐平静。这让我明白,志愿服务不是“帮助”,而是“看见”他们的需求,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陪伴。最难忘的是一次手工课,一个很少说话的孩子,把他捏的歪歪扭扭的小鸭子塞到我手里。没有语言,却比任何感谢都有力量。现在再想起这段经历,我不再觉得是自己在“付出”,反而谢谢这些孩子,让我学会了更耐心地倾听、更温柔地对待世界——原来真正的志愿服务,从来都是双向的成长。这段经历也让我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。自闭症儿童就像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,虽然他们的交流方式和行为模式与我们不同,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
他们让我收获了很多,让我的认知与心态得到了双重提升。让我彻底打破了对自闭症群体的刻板印象,深刻理解到他们需要的不是“同情”,而是“接纳”——接纳他们的不同,尊重他们的节奏,为他们创造无偏见的环境,才是对这个群体最实际的支持。如今学会了放慢脚步、耐心倾听;面对未知不再焦虑,而是以更平和的心态去观察、去理解。这种心态的转变,不仅适用于志愿服务,更成为我面对生活的重要力量。服务自闭症儿童,是一场充满艰辛的旅程,但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让我们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包容、更温暖的世界。

上一篇:外国语学院党委召开民族团结工作专题会议

下一篇:“微光如炬,筑梦童年” 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活动实录(十一)